2022-01-21 17:15:41 红河华图考试网 http://honghe.huatu.com/ 文章来源:红河华图
更多咨询欢迎关注公众号:红河华图
1.①树干差不多三四个孩子叠起来那么高,粗得两三个孩子合抱才能围住
②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你沿什么路走,看见一棵大柳树,就到了
③树冠半球状,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④古老粗壮,沧桑斑驳
⑤乡下人问路,打听我们村子怎么走
⑥不知那棵大柳树什么时候栽植的,已经多少岁了
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⑥①③④⑤②
B. ④②③⑤①⑥
C. ⑤⑥③①④②
D. ⑥④③⑤②①
【答案】A
【解析】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⑤句无明显特征,⑥句提出“大柳树”这一话题;④句为树的外表的描述,可知④句是在对柳树特征进行进一步阐释话题;故倾向于将④句放在⑥句后面,排除B项。
第二步,看其他句子,②句说的人们指路,而⑤句为问路的场景,共同话题可衔接,可知⑤②捆绑,排除C项。剩下的A项和D项区别在于①③④几个句子的顺序,读完三句之后发现三句话都在围绕柳树的外形特征进行论述,因此①③④共同话题应放在一起。
因此,选择A选项。
2.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在横向上进入海洋,21世纪将是人类在垂向上进入海洋。深潜、深钻、深网三大手段,深耕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事业正在向海洋深处挺进,期待中国科学家为人类海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海开发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B. 海洋开发事业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C. 人类已经进入海洋的时代
D. 世界海洋科学转型迫在眉睫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文段句首,填入的句子起到引出话题或引领全文的作用。后文先通过16世纪和21世纪的海洋探索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述了海洋事业的发展的前景很好。因此填入的语句应表示“海洋事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上述语境内容的总结。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强调目前发展状况不佳,与后文无法衔接。C项和D项:偏离文段主题“海洋开发”。
3.考古学是利用古人留弃的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________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________就一部真实的历史而言,________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显然极不完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 还要 也
B. 虽然 但是 又
C. 因为 所以 还
D. 尽管 然而 仅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三空。空后的“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显然极不完整”可知,该空应体现“只于此范围,止步于此”,侧重于局限,受限。A项“也”和B项“又”表示并列,与语义不符。C项“还”表示递进,与语义不符。答案锁定D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二空。“尽管”和“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一空后面论述先民的物质遗存的重要性,第二空后面论述就一部真实的历史而言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不完整,前后确实构成转折关系。
因此,选择D选项。
4.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在毕达哥拉斯学派唯数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唯理论的学说,即世间万物依据一个先验的理念世界展开,能把握世界本质的只有人类的完美理性。古希腊对自然界的探究很大程度上基于这一理念,将揭示世界本质规律作为人类终极目标,在此观念的________下,耗时耗力也________。而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人们不再________科学昔日的辉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驱动 赴汤蹈火 记挂
B. 驱使 在所不惜 缅怀
C. 推动 责无旁贷 怀念
D. 指引 在所不辞 沉迷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空前的“希腊对自然界的探究很大程度上基于这一理念”可知,该空要体现出“观念在对自然的探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意思。A项“驱动”,B项“驱使”和C项“推动”放在此处均可以体现出上述语境,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指引”指指点引导,侧重于先导性,文段中仅强调观念起到重要作用,未体现观念和探究行动的先后顺序,故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空前的“也耗时耗力”可知,该空要体现出“很耗精力也仍然持续探索不放弃”的意思。A项“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语义相符,保留。B项“在所不惜”指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决不吝惜,放在此处符合文意。C项“责无旁贷”是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文段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探究是他们的责任,故排除C项。
第三步,分析第三空。根据横线后的“昔日的辉煌”可知此处应体现出对过去的事件的怀念,A项的“记挂”是指惦念,思念不在身边的人或某事,强调“不在身边”,空间距离的遥远,文段中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的“缅怀”是指怀念追思过去的人或事,强调“过去”,时间距离的遥远,语义相符。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驱动:①施加外力,使动起来;②驱使;推动。驱使:强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推动。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在所不辞:在冒险犯难的关头决不推辞。怀念:思念。沉迷: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
5.蜡螟降解塑料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事件:一个业余养蜂人从蜂巢中捉到几只蜡螟,并封在了塑料袋里,万万没想到几分钟后被囚禁的害虫竟然________,只留下了________的塑料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项是:
A. 仓皇而逃 琳琅满目
B. 逃之夭夭 千疮百孔
C. 望风而逃 遍体鳞伤
D. 不辞而别 残缺不全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空后“只留下了________的塑料袋”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被囚禁的害虫逃跑了的意思。A项“仓皇而逃”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一般形容人,且文段并未体现“慌张”,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B项“逃之夭夭”意思就是逃跑,符合文意,保留B项。C项“望风而逃”意思是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侧重形容怯敌,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D项“不辞而别”意思指没有告辞就离开了,一般形容人,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修饰的对象是“塑料袋”。B项“千疮百孔”指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很严重,与“塑料袋”搭配合适。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遍体鳞伤:意思是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残缺不全:形容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加小编了解更多考试信息
>还能解锁更多备考题
>还能催更哦